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

2025-01-20

  制造商在追求产品性能与价格竞争力的双重提升的同时,也在短期内实现了车载领域的规模成本降低。

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图1)

  禾赛科技公布了相关数据,其12月份激光雷达的交付量正式突破十万台大关,并预计在2025年,激光雷达的年度规划产能将超过两百万台。

  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季度总交付量仅为十三万四千零八台,与之相比,实现了同比182.9%的显著增长,平均每月销量约为四万五千台。

  速腾聚创的业绩也反映了激光雷达市场的热烈需求,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激光雷达的累计销量达到三十八万一千九百台,同比激增259.6%。

  其中,9月份的总销量约为五万九千一百台,这一数字远超前三季度的平均月销量,表明速腾聚创同样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量产激光雷达的累计交付量已达到100万颗,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

  盖世汽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售价在1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中,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已超过24%,而头部新势力品牌搭载激光雷达的平均比例甚至接近60%。

  随着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国际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被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科技、大疆览沃等国内品牌所取代。

  依据YOLE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供应商的市场排名及占有率依次为:禾赛科技(29%)、速腾聚创(29%)、图达通(21%)、Valeo(10%)、华为(9%)以及其他(2%)。

  2021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为26%;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跃升至84%。

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图2)

  在无法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利润率增长的情况下,激光雷达企业正致力于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盈利。

  然而,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尤其是在中低端产品领域,该技术的增长潜力似乎已接近极限。

  据行业媒体报道,有专家指出,激光雷达企业的当前业绩主要依赖于过去一两年内积累的定点车型订单;

  而汽车制造商转向视觉智能驾驶路线的决策,是在特斯拉发布其全自动驾驶(FSD)新版本之后作出的。

  随着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发展,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特别是中低端车型中的应用必要性可能会下降。

  例如,年初禾赛科技发布的AT512激光雷达,性能相比十年前的32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有了显著提升,但价格仅为其1%。

  去年四月,镭神智能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1550nm激光雷达[终结者1号],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却仅为3999元。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今年也表示,华为期望未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至200美元。

  随着成本的降低,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已经从30万元降至20万元,甚至更低。

  同时,行业内的企业不断通过优化光机结构设计、采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从通用芯片转向专用芯片等手段来持续降低成本。

  价格的下降自然带动了销量的增长。今年,华为、小鹏、理想、极越等品牌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将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城市NOA。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年激光雷达的上车量将超过97.59万辆,2025年将突破175万辆。

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图3)

  随着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即将到来,作为其标准配置的激光雷达也将同步获得发展红利。

  在分辨率方面,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激光雷达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周围物体的细节,为Robotaxi的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在商业化的实施层面,Robotaxi 作为激光雷达搭载的起点,技术的商业应用落地,同样将促进核心感知硬件激光雷达的使用量增加。

  一些国家在商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另一些国家则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和验证,正积极地迈向Robotaxi商业化的进程。

  目前,激光雷达已被应用于智能巡检、智慧农业等细分行业,并有望在未来依托各种新型服务机器人,应用于物流服务、商业清洁、安防、工业等多个领域。

  据方正证券统计,百度Apollo RT6方案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高达8颗,小马智行第六代、文远知行Sensor Suite5.0、滴滴双子星方案也分别搭配7颗激光雷达。

  Robotaxi为实现更全面、精确的360环境感知,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数量远远超过C端智能汽车,这无疑为激光雷达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量空间。

  禾赛科技推出的ATX小巧型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最高可支持256线的2倍以上。

  在探测距离上,为了让Robotaxi提前感知远距离的潜在危险,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在不断增加。

  ATX最远探测距离达到300米,比AT128提升了50%,能保障更高的AEB安全车速,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图4)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激光雷达在开放环境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环境识别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感知的稳健性和准确性,配备多个激光雷达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车载激光雷达之所以适用于机器人,是因为它利用激光技术进行距离测量和环境扫描,提供了实时、高分辨率的数据,增强了智能系统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和反应速度。

  在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中,激光雷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周围环境的高精度三维感知能力上;

  两者都依赖于激光雷达发射的激光脉冲,并通过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人形机器人则利用激光雷达进行空间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移动。

  针对智能机器人市场,速腾聚创推出了两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即E1R和AIRY。

  E1R是速腾聚创推出的全球首款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专为机器人领域设计。

  目前,E1R已经开始逐步量产交付,预计将成为2025年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出货产品。

  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会达到14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大约380亿美元。

  而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82亿元增至2030年的2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6%。

  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 173亿美元,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3.5%,且预测到2029年市场规模能达到132.5亿美元。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作为核心感知部件的激光雷达,其市场需求也将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扩张而持续攀升。

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图5)

  激光雷达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已然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未来。

  从精准的环境感知到流畅的人机交互,从工业制造的精密操作到日常生活的贴心陪伴,激光雷达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强大的[感知力],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以实现质的飞跃。

  部分资料参考:市值观察:《吃掉全球近九成市场,中国激光雷达,爆了》,汽车营造社:《激光雷达主要玩家12家变5家,中国企业[惨胜]》,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智车行家:《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后发先至,车载应用市场[双雄]领先》,机器智能漫谈:《禾赛速腾股市火爆,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上海汽车报天天看:《两大龙头换赛道,车载激光雷达看到天花板?》,科创板日报:《激光雷达厂商,CES大秀[肌肉]》,汽车视界研究:《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凭什么想把机器人做好?》

  原文标题:AI芯天下丨分析丨中国厂商手握车载激光雷达八成份额,未来还有增量空间吗?BG真人官网